



小學組作品十強

P01 - 聖方濟愛德小學
多功能清潔機械人
多功能清潔機械人目的是提高清潔效率,改善市民生活質量,減少水資源浪費及人力清潔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,並推動智能清潔設備發展。主要希望幫助傷健和行動不便人士,並適用於不同形狀的桌子。運用了毛細管原理,減少使用水資源及清潔劑。日常生活中,許多工作都與毛細管原理有關。例如運動後擦汗,身上的汗水透過毛細管現象被毛巾吸收。更用舊襪子做可換洗環保抹布。另運用了三角形結構加強支撐力。
P02 - 東華三院鄧肇堅小學
堅收廢
P03 -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
山火快速應變系統HRRS
「睇火樹」X「滅火小先鋒」HRRS山火快速應變系統,由本校6A翟奧文、董幸霖、梁顥耀同學設計。團隊關注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,提出以機械人科技預防山火:透過「睇火樹」的紅外線感溫器實時監測山火黑點溫度,數據經雲端分析後,必要時自動派出搭載熱成像感應器的「滅火小先鋒」定位火源、撲滅山火。此系統旨在降低災害傷亡與環境破壞,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。
P14 -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
環保隔音屏障
製衣及紡織業需要大量淡水,生產過程亦會產生大量污水。然而,由於小學生成長得很快,而校服亦較難捐給他人重用,容易造成資源浪費,故我們希望將不合身的校服重做成一些有用的物件。 校服的主要成份為棉,而棉十分柔軟,可用作吸音,恰巧目前隔音屏障通常由不可生物分解的塑膠製成,因此我們設計了由舊校服製成的隔音屏障,以減少浪費及減少塑料對環境造成的破壞,一舉兩得。
P29 -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(分校)
AI環保農場
「AI環保農場」聚焦SDG目標7(可再生能源)及目標12(負責任消費與生產),提出創新農業系統,促進可持續能源使用及提升效率。方案包括:1) 採用Husky Lens影像辨識技術,智能識別動物,提升運營效率;2) 安裝太陽能板,利用清潔能源供電,降低碳排放;3) 設置光感應器,自動照明保障動物安全。此設計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,為香港農業提供可行解決方案。
P34 - 優才(楊殷有娣)書院
綠化海碳村
綠化海碳村是一個注重環保的社區,讓大家可以過上更綠色的生活。這裡利用潮汐能發電,從海水的潮起潮落中獲取電力,讓村子用上清潔能源。村裡還有海水沖廁系統,這樣就可以節省淡水,保護我們的水資源。為了讓水更乾淨,村民們會養蠔,因為蠔能過濾水中的雜質,讓水質變好。此外,村裡的電動車不僅方便大家出行,還能減少空氣污染。綠化海碳村是一個很棒的地方,讓我們學習如何愛護地球,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。
P04 -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
綠化廁屋
我們的作品名為「綠化廁屋」,是一所應用「可再生能源-太陽能」的智能洗手間。作品有三大特色及功能: 1. 太陽能板設置光度感應器, 讓太陽能板恍似追着太陽移動,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,儲存在電池內。 2. 洗手間門外設置手勢識別感應器,偵測進出洗手間的人數,如果洗手間內沒有使用者,紫外光線消毒系統便會開啟,降低病菌感染的風險,保持公共衛生。 3. 洗手間外圍的草地設有濕度感應器,當濕度低於指定範圍下,儲存在電池內的電能,便會推動自動灑水系統,綠化環境。 我們留意到在公眾場所,女士經常遇到洗手間排長龍問題。有見及此,洗手間門外設有屏幕,提供可改變男廁或女廁的功能。當洗手間使用者人數為零的時候,便可以把洗手間設置為「男廁」或「女廁」, 從而解決女洗手間經常排長龍問題。讓使用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時,還能為保護地球出一份力。
五位王余小小發明家,因為學校電費太貴,決定動動腦!他們設計了一套節能系統,利用Micro:bit、Robo:bit和超聲波感測器,製作出一個教室模型。只要三分鐘沒人,燈就會自動關掉,省電又環保!他們展示作品,並說明設計理念,超有創意,一起來看看吧!
P31-太古小學
太古物語
「太古物語」是一個結合可再生能源及智能化設備的農場模型。
我們當中採用太陽能及風能為農場設備提供電力,並加入各項感應裝置,透過對Micro:bit 的編程,實現智能化掌控。希望可以從而減少農場的碳排放量,並且減低農夫的工作量。
我們並計劃在學校的植物養植中,逐步加入太古物語的元素,試嘗我們的智能化農場之可行性。
P20 - 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 smartclassroom
P38 - 元朗商會小學
廢紙分類機械人
本校設計的廢紙分類機械人,旨在提升校園環保紙重用收效率,減少浪費紙張。利用Lego積木及光線感測器,能自動辨識和分類廢紙及環保紙重用,並記錄校內紙張使用量。透過運用編程技巧能準確檢測紙張是否為環保紙並進行分類。此創新設計不僅培養編程和解決問題能力,還能建設更綠色的校園作出貢獻。